电力物联网时代,我们因何相连?

1


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快速便捷的通信网络和无处不在的移动终端,得以跨越时空的彼此相连。但给人们带来连接的乐趣并能够实现价值和服务增值的,不是亿万台手机或者电脑,而是其背后生生不息的载体:信息。
 

      那么物联网时代,我们因何相连?

      不只是信息,而是一切。在通信领域最有成就的华为公司,7月中旬联手泰国PEA电力公司在曼谷举办的全球电力分会,奏响了进军物联网时代最大的突破点电力物联网领域的最强音:“引领新ICT,共建全联接电网”。 

      的确,就是100%的全连接电网。华为希望以创新的ICT技术为关键突破口,以电力物联网来重构电力行业思维模式,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的网络。 

      在这次峰会上,华为企业BG全球能源系统部总裁季翔阐述了他们的理念:  100%全联接的电力物联网将最大化挖掘电力设施的潜力和价值,比如可以对整个城市的用电需量预测、削峰平谷、精准线损分析等,而百姓可以根据实时电价信息,主动进行智慧选择,更加经济合理地安排用电。华为通过“1-2-1”战略,即“1”个物联网平台,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等全面开放,为整个行业创造价值;“2”指的是两种联接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如OneAir-IoT和宽带PLC,最后的“1”是指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方便合作伙伴们快速、简单地构建自己的物联网产品,加速产业数字化升级。

 

      为什么需要全联接呢?

      在ICT领域,有一个很有趣的定律叫Metcalfe Law(梅特卡夫定律), 发明了以太网络的美国科技大牛罗伯特·梅特卡夫在创立了3COM后声明: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联接的价值也在于此,物联网时代的联接价值更在于此:用户只有一个,用户可以控制或者希望获取的设备却可以有很多。如果说互联网时代解决的是人与人的联接问题,那么物联网时代要解决的就不光是物与物,更包括人-物-人多元归一的联接问题。 

      而电力,Power,将超越信息Information成为最重要的物联网时代的联接价值载体,这不仅仅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物联网硬件设备需要使用能源最重要最普遍传播的形式—电力,更是因为电力可以对用户需求做出具备无数创新可能的价值传递。 

      全联接电力物联网不仅提供了电力设备之间的连接,还实现了电力运营团队和客户的实时在线连接,承载了信息流和业务流为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新的驱动力,例如实时在线的用户服务,多种灵活的在线查询和付费充值应用,按需配置的能效管理自服务能力等等。

      同时,ADMS, AMI, DER等应用的未来演进,都依赖于全互联的双向信息交互和态势感知,例如通过AMI实现削峰填谷和能效管理,需要连接广泛分布的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台变,每一个智能电表。 全互联的物联网架构才能有效承载大数据的流动和交互,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和控制的作用,例如智能调度和决策大数据系统,需要实时可靠的电网态势感知,全互联的物联网架构正是承载这一关键应用的发展方向。 正如演讲嘉宾中国电机学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刘建明所说: “随着能源革命兴起,多元供给体系的出现,新的ICT帮助实现从家庭、区域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使得人人可享有可持续的能源。”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愿景之下,华为已经耕耘数年,2014年首次提出“全联接电网”的理念和愿景,并已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理事单位中唯一的ICT提供商。 

      但是仅仅是提供产品,还不足以成为如此庞大战略的全球性引导者。华为的国际化优势一样在电力物联网时代获得印证:华为与泰国PEA电力公司共同启动了电力创新中心,这是华为在全球的第一个电力行业创新中心,这也是华为积极响应和参与泰国智慧城市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产品端的创新技术,到开放的业界平台,再到打造完整的生态圈。华为的物联网思维已经非常清楚:只有足够的开放,才能保证完全的联接。只有整个生态圈都从中受益,这个世界才会发生本质的改变。 

      电力行业正是旗帜性的承载这样的大转变的最佳领域,作为泰豪科技的CTO,廖宇在峰会主题演讲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观点: from Power supply to power exchange, 从电力供应到提供电力交易的平台,电力公司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随着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接越来越充分,仅仅是提供电力这样的产品已经不足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人们需要更多的自主性和自由化可能,人们需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完成更有经济意义的个性化举动。

       为此,一个具备足够开放性的生态圈必不可少。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用能特性的人们和设备都需要全部联接在一起以创造更多的优化可能,而这样的一个巨大的生态圈的打造,必然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公司去付出努力和创新,就像当年的苹果公司打造苹果商店一样:人们愿意使用这个平台和生态圈,是因为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且是超过提供者想象的价值增加。 

      因此打造生态圈,几乎已经成为当下华为,这家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拥有全球专注敬业的17万名员工并且由员工持有全部股份的民营企业最紧迫和直接的任务。 

      同样是7月中,在苏州举办的“新ICT,让城市更智慧——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华为与泰豪、方正、埃森哲等21家不同类型的企业签署智慧城市生态圈合作框架协议,希望聚焦ICT基础设施,聚合合作伙伴,通过开放能力,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圈良性发展,共同为客户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从电力物联网到智慧城市,无论是华为还是泰豪,检验雄心勃勃公司们的已经不再是技术能力和创新实力,而是并非与生俱来的开放能力,是吸取容纳各行各业优秀才质的基因整合能力。构建开放、共享、共赢的生态圈并不容易,因为一定要找到那个促使人们可以相连的契合点。 

      电力物联网时代,我们因为Power电相联,我们因为信心相连。只要有信心去推动这件事,100%的全联接将不再是梦想。

2018年4月16日 09:45
浏览量:0
收藏

其他成功案例